歷年滬指在國慶節表現出“節前賣出節后買入”的跡象
或受外圍市場影響,中秋后首個交易日市場全面低開,截至收盤,三大股指僅滬指收紅。算上今天,再過7個交易日便是國慶長假,市場對于過節持幣還是持股的討論又開始升溫?;仡櫄v年國慶節前后A股市場表現,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。
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,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間,滬指在國慶節表現出“節前賣出,節后買入”的跡象,且節后上漲概率高。節前5日(交易日,下同)、前10日均有7年下跌,3年上漲,上漲概率皆為30%。而節后滬指表現明顯更好,10年中,節后5日、后10日上漲概率依次為80%、70%,均超70%。
國聯證券認為,短期內,避險情緒或仍占據主導,一方面,國慶長假效應或將延續,歷史上,市場體現出非常明顯的“節前賣出,節后買入”特征;另一方面,市場對恒大事件的擔憂持續上升,或對A股相關板塊造成較大拖累;此外,美聯儲議息會議來襲,縮表預期抬升下避險情緒明顯升溫。
安信證券認為,從外部因素看,中秋假期全球避險情緒升溫、外盤大跌,可能導致A股短期震蕩調整。然而FOMC會議和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都偏短期,靴子落地后出現意外的可能性較低。其他外盤因素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小,也不會破壞A股核心賽道投資邏輯,因此節后如有調整有望帶來新的布局機會。